近日,红星美凯龙易主,建发股份将成为红星美凯龙第一大股东(占比29.95%),车建新为实控人的红星控股持有红星美凯龙24.90%的股份,成为第二大股东;阿里持股9.9976%,为第三大股东。与此同时,红星美凯龙董事会“大换血”。原红星控股系管理团队,车建新的嫡系——郭丙合、车建芳、蒋小忠及陈淑红4人提出书面辞职报告。红星控股让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。从目前董事会构成情况来看,形成建发、车建新、阿里三足态势,而建发的话语权最大。
(相关资料图)
日前,红星美凯龙召开一年一度的“目标责任大会”,红星美凯龙全国省营发中心,四百多家商场员工视频参会。今年的大会,是红星美凯龙控制权巨变之后的首场会议。
车建新自红星美凯龙易主后,首次对外回应,向全国的员工分析了红星美凯龙为什么会走到“这一步”的四点原因:
第一,来自疫情的影响;第二,房地产调控,导致中国整个地产业“硬着陆”;第三,宏观层面,不少企业的债务暴雷;第四,融资成本高。融资成本高企是红星美凯龙面临资金链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车建新得出结论,这四大原因的叠加,导致红星美凯龙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。
车建新在红星美凯龙易主后的首次对外回应,让行业人士看了,觉得非常的“不走心”。
红星的易主,车建新总结的四点原因,其实都是外部原因,车建新避重就轻,闭口不谈内部原因,很可能是有他的苦衷。
但从“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”的角度,笔者有必要分析红星美凯龙易主背后隐藏的三大战略陷阱,供家居企业老板警钟长鸣。
中国志纲智库的著名战略专家王志纲先生在自己的专著《战略》里就总结出人性的“三原色”——贪婪、侥幸、虚荣。
根据人性的三原色,王志纲推导出了企业老板容易掉进的七大战略陷阱。根据笔者的分析,红星美凯龙车建新至少掉进了三大战略陷阱。
01
人性“贪婪”下的四面出击的战略陷阱
也就是企业老板在业务上不能“若水三千,只取一瓢”,偏离主航道,过度多元化。
红星美凯龙董事长在房地产火爆的时期,赚取了不菲的身价,于是开始频频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各大场合,尤其是和红星美凯龙家居行业相关的企业更是少不了车建新的身影。
据权威媒体报道,红星美凯龙的母公司红星控股,累计对外投资了上百家公司。除了家居卖场及地产外,还涉及房产中介、社区媒体、自动驾驶公司、生鲜平台等多个领域。如果说投资地产领域和家居领域还是车建新的老本行,那么对其他并不熟悉的领域投资,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“不务正业”。
天眼查信息显示,车建新任职130家企业,其中在116家企业中担任高管,曾担任高管53家,除了家居行业本身之外还有多家类似投资之类的公司高管。
02
人性“虚荣”下的固步自封的战略陷阱
固步自封的战略陷阱就是企业老板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,不肯拥抱变化,被时代无情淘汰。
红星美凯龙董事长兼CEO车建新以独特的盈利特征和资产构成,将红星美凯龙打造成为一家打着家居旗号的超级地产商,用自有资金或募资自建家居商场,直接充当“包租婆”,向厂商出租,同时收取管理费,就这样一家披着家具售卖企业外衣的地产商,在房地产火爆时期,赚得盘满钵满,不仅旱涝保收地收取租金和管理费,还可以通过土地升值以及投资物业的升值来进行投资增值,此外更是通过抵押手中固定资产套取大量现金用于扩张,这也是红星美凯龙扩张至数百家卖场的关键所在。
成也萧何败萧何。在房地产行业遭遇寒冬之际,这一套看似稳赚的模式玩不转了。红星美凯龙吃了多年的地产红利,在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那几年,红星美凯龙几乎都是躺赢,从毛利率和净利率就能看出是暴利,但在地产行业遭受重大打击后,红星美凯龙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,而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,或者说根本不想转型,固步自封,舍不得走出安乐窝,结果就是被时代淘汰。
03
人性“侥幸”下的机会主义的战略陷阱
机会主义,就是企业老板把偶然当必然,太自我,赌性太重。最极端失败的例子就是恒大许家印。结果大家都知道了。
红星美凯龙的危机不是突然爆发的,早在2017年就开始有端倪。2017-2020年间,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.72%、59.14%、59.95%、61.16%,一路走高。截至2021年年末,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57.44%,总负债为776.56亿元,2022年三季度,负债率再度小幅下滑,却仍然高达56.85%,负债总计759.8亿元,位列家居上市企业之首。
车建新虽然有壮士断腕的动作,但都是杯水车薪,于事无补。或许他还抱着能“咸鱼翻身”的幻想,结果现实无情打脸。
车建新不愿公开说出的红星美凯龙的易主原因,才是家居企业老板与决策者,应该警钟长鸣的!
来源|家居锋向标